TLC并非一无是处 短命芯片或助力数据中心
- +1 你赞过了
因此,原本很吸引人的芯片存储,在浮华褪去、弱点毫无保留的展现出来之后,行业内各种各样的讨论多了起来。企业级存储,尤其是数据中心等关键领域,由于硬件负载非常大、数据价值难以估量,对于解决方案的品质要求非常严格。在技术规格上逐步衰退的SSD固态硬盘解决方案该如何在企业中应用,以及是否能够胜任,也成了行业内的热点话题之一。
虽然SSD固态硬盘的应用可能会面临困境,不过目前看来,仍然有其用武之地。目前在数据备份领域使用的差异增量备份中,就有TLC的用武之地。
方案一:差异增量备份
上图是一张典型的差异增量备份方案图。在这种备份方案中,数据备份任务被分成了3个级别,从高到低分别是0、1和2。其中0级别的备份要求对数据整体进行备份,任务级别为1时备份前次0级别以后所有改变的过数据,级别为2时备份与前次相比改变过的数据。
从这张方案图中可以看到,由于备份任务的级别不同,因此数据存储的周期也不同。比如任务级别2所保存的周期并不长,任务内容会并入下一次高级别备份中。因此三种级别的任务,对于存储介质的要求是可以不同的。0级别要求使用最稳定可靠的解决方案,2级别任务使用的存储介质可以适当降低要求。
对于类似TLC闪存这种存储方案来说,在差异增量备份中,用于短时间内存储新增和改变过的数据是非常合适的,这部分数据的量相对较小并且周期较短,即使存储介质发生意外,风险也在可以控制的范围内。以1000次P/E循环周期的产品为例,假设单次备份量占总数据量的10%,那么相当于在其使用寿命内可以进行10000次差异备份,将TLC存储设备的采购成本计算在内进行综合考量,实用性还是非常值得研究的。
方案二:作为冷数据存储介质
在信息化时代中,信息的数量越来越大,不过这其中并非所有的数据都有价值,或者马上能够产生价值。数据就如同新闻一样,是有时效性的。今日的热点,很可能明天就被大多数人遗忘,以后慢慢只有极少数人偶然间了解到。
这是一个数据变冷的过程,数据在这个过程中被调用和修改的次数越来越少,直到变成一个需要归档的文件。但是对于这样的数据该如何处理,在大数据时代并不乏探讨的声音。其中一个最典型的质疑就是,这类数据内容是否有必要和其他重要内容一起占据服务器上主要存储空间。
作为Open Compute Project的发起者,Facebook最近在冷数据处理上又打起了主意。倡导OCP工程的Frank Frankovsky最近就提出了一种冷数据解决方案。根据Frank的介绍,使用TLC芯片可以搭建出比传统磁盘更廉价的存储方案,用来存储冷数据。
TLC的瓶颈在于其使用寿命,对此Frank表示可以有针对性的开发监控程序,实时跟踪监控存储单元的状态,由程序将损坏的存储模块进行统计生成坏块表,系统根据表上的存储单元信息对数据进行调配,以避开已经损坏的存储单元。
这种解决方案的亮点是什么?在Frank的介绍中,似乎又隐隐约约的看到了“开源”的信息,举个最直接的例子,既然损坏的部分已经能够被跟踪和统计出来,那如果有一种方法能够对坏掉的NAND芯片单独进行替换……
最新资讯
热门视频
新品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