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档案室第27期 如何看待不靠谱的公有云服务
- +1 你赞过了
公有云的现状分析
现在的公有云服务依托于IDC托管、空间租用业务而来,原有的托管和租用等服务器受限于带宽、系统平台、硬件规格以及内容等条件,难以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同时也为服务供应商带来了不小的法律风险。但随着虚拟化技术的推进,数据中心设备利用率大幅提升,同时互联网经营、备案等机制逐步完善,一些原本操控在服务供应商手里的资源逐步下放给了用户,于是就有了如今的公有云服务。在公有云服务上,用户搭建平台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不同硬件规格、存储空间以及出口带宽,操作系统、数据库也可以按需定制,用户只要确定硬件规格和系统之后,直接将业务部署到这台实际上“并不存在”的主机中,就能很快的完成所有工作,因此公有云在用户面前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不过由于目前的公有云服务还处于起步阶段,而且公有云服务面向所有客户和几乎所有的互联网服务类型,虚拟机环境整体的可靠性在这样的环境里还没有得到充分验证,因此难以避免的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比如在资源调配方面,重负载和轻负载的服务器没有被合理、平均的分配到硬件平台上,这就导致某些情况下可能出现硬件负担过重、用户部署的服务器之间争夺资源等现象,甚至由于宿主资源耗尽导致虚拟机失去响应。目前来看,只要用户选择公有云服务,就都有一定概率面对这样的问题。除非有相对合理和完善的虚拟机负载管理机制。
其实这件事虽然针对的是阿里云,但所有的公有云服务商都有可能遇到,在新生事物发展阶段,“成长的烦恼”自然无法避免。用户抱怨供应商,但供应商也难以一下子解决掉所有问题。除了积累经验、随着时间渐渐将所有问题转化成经验之外,其他快速解决问题的方式并不存在。因此目前对于用户来说,使用公有云确实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而且暂时也没有什么好的解决方式。
目前阶段自建平台相对可靠,但是周期长、成本高,公有云服务有助于削减成本但是从用户的反馈来看可靠性并不是很好,用户需要承担一定风险。如何选择似乎是个问题,但对于用户而言,公有云服务和传统的自建平台服务并不是对立的关系,并不是非此即彼。有选择的将不同类型的服务按照重要程度或者成本,分别部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获取两者的优势,并且用户也可以考虑分阶段性的使用公有云服务,也可以做到扬长避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