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北京公司践行“登云之路”
- +1 你赞过了
作为中国移动北京公司迈向云计算实践领域的重要一步,“登云之路”从企业内部私有云的建设起步,未来有望向外部客户提供公有云服务。
“高效低成本运营”是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北京有限公司在2008年确立的创新管理模式。为了推行这一管理模式,中国移动北京公司采取了三方面的具体举措,即集中化、标准化,以及信息化。在信息化建设领域,中国移动北京公司新建了许多IT系统,以提升IT运营效率。不过,在具体的IT运营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现实的挑战。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北京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范冰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移动北京公司在IT运营方面面临着管理对IT依赖性越来越大、IT投资增长迅速、系统复杂性显著提升、业务环境快速变化等实际问题。“很多业务的管理都是基于内部IT系统,所以凡是涉及到流程的修改,及新流程的建立,都需要IT系统的支持。这就需要建设很多小的系统来支持各部门差异化的需求。”范冰说。基于这些原因,中国移动北京公司从整合IT资源、灵活满足业务需求的交付出发,通过“登云之路”项目开启了自己的云计算实践旅程。
驱动“登云”战车
从自身的应用需求出发,中国移动北京公司将虚拟化作为其“登云之路”项目的起点和现阶段的核心工作内容。范冰表示,“登云之路”项目目前的关注点在企业私有云建设方面,属于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云计算服务类型。围绕该项目,中国移动北京公司通过虚拟化技术将计算资源集中起来,进行自动化、统一化的管理,实现资源的共享和自动配置。“这样做的好处是,很大程度上提升了IT资源的利用效率,有利于IT部门快速地部署和组织应用。”范冰说。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北京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范冰
在谈及“登云之路”项目框架的确立过程时,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北京有限公司信息系统部总经理苗桥强调,“登云之路”项目采用了北京移动的典型IT建设模式——“双轮驱动”。所谓“双轮驱动”是指,需求驱动配合规划驱动,在确立规范的基础上再进行实施。苗桥表示,在公司最新的IT三年滚动规划中,已明确未来三年要基于虚拟化技术构建云计算技术资源池。“登云之路”项目是这一规划落地的实际举措,同时该项目还结合了来自中国移动北京公司业务部门,如财务集中管理、营业厅宣传电子化等方面的实际需求。
“中国移动北京公司一直坚持敏捷化、简洁化和标准化的IT建设原则,‘登云之路’项目同样秉承了这一原则。”苗桥说。具体而言,在敏捷化方面,“登云之路”项目落地后,中国移动北京公司对业务系统的基础架构准备能够在数小时内完成,做到了对业务部门需求的快速满足;简洁化方面,项目所搭建的IaaS平台实现了包含计算、存储和网络在内的资源共享,形成了清晰的IT基础架构;标准化方面,该项目的建设遵循中国移动北京公司既定的技术与管控标准,使得项目在标准化指引的前提下实现有效落地。
在云平台的整体规划方面,中国移动北京公司与中国惠普有限公司合作,借助惠普全生命周期的云计算咨询实施服务能力,规划了适合自身业务发展与集团战略需要的云计算平台。中国惠普有限公司副总裁、技术服务事业部总经理叶键表示:“云计算提供了极高的灵活性、协作和速度,是惠普‘瞬捷’企业愿景的有效实现途径之一。而每一朵云都是定制云,企业需要通过权衡选择最佳的服务交付方法。‘登云之路’项目以管理思想统驭云计算建设的思路为云计算的推广提供了系统的规范与标准,具有广泛的实践意义。”在“登云之路”项目中,惠普提供的云计算咨询实施服务包括策略咨询、设计服务、实施服务、上线特护服务,以及持续改进服务等。
铺就“登云之路”
谈到“登云之路”项目的具体实践过程,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北京有限公司信息系统部副总经理丁健指出,该项目在建设之初即已明确通过其制定北京移动云计算的管理标准,其中也包含虚拟化的技术标准和结构规范,以及SOA框架,目前这些技术规范已经落到实处。“经过6个月的实地部署,我们完成了IaaS资源池的构建。通过该资源池实现了8个业务系统的实施。另外,我们还在IaaS技术层面实现了虚拟化管理,保证在应用层更为合理地运用这些硬件资源。”丁健说。
丁健表示,目前“登云之路”项目的工作重心已经转向加速转型。为了保证不浪费原有投资,系统的迁移要更具计划性。而早在该项目实施的初期,中国移动北京公司已经联合其合作伙伴惠普公司,从应用的角度对现有基础资源的消耗情况,以及业务系统的迁移方向和计划进行了评估。现阶段,“登云之路”项目的服务对象是企业内部用户。其在建设模式、管理模式和运维模式等方面充分利用了云计算应用模式的特性与优势。
范冰表示,在内部成熟应用的基础上,中国移动北京公司未来希望将这一云计算模式的服务对象扩展到面向外部客户、企业客户以及公众客户。“在开辟外部云服务时,我们计划先做IDC,再考虑公众服务系统。新的云平台上我们愿意尝试采用更多的新技术。”范冰说,“我们一直努力在成本方面更具优势,在服务方面能够更灵活,业务推出更迅速。”
提出并采用“云团”的概念,是中国移动北京公司在云计算实践领域的一个关键创新点。丁健表示,“登云之路”项目始终沿着虚拟化、云团和私有云三个方向向前推进。而“云团”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概念。“我们定义的“云团”是由16台物理机构成的基本生产单位,在云团上通过虚拟化,来实现在每台机器上可以提供8-10个虚拟机,相当一个云团可以提供128-160个虚拟机的环境,这个环境能让我们在这个云团里实现资源的自动切换以及在云团间的横向扩展性。逐步扩展云团建设,多个云团构成最终的中国移动北京公司的私有云,云团和云团之间通过统一的云平台管理系统,来实现资源的调度。”丁健说。
云上的风景
“登云之路”项目实施后,中国移动北京公司在多个IT管理领域获得了实际收益。丁健表示,在设备管理方面,包括资源申请、应用升级、应用软件的安装、硬件维护等一系列的维护工作都得到了全面的提升;设备能效方面,系统能效降低到了传统设备能耗的20%;节约固定资产投资方面,现在的固定资产投资只有传统模式的25%,所需服务器的空间不到传统模式的20%;投资回报方面,据统计,“登云”战略实施当期,便节约投资52%,在5年的生命周期内,投资回报率均超过50%。
在现有IaaS资源池中运行的8个应用系统中,财务集中管理、营业厅宣传电子化是首先“登云”的两个重要的业务系统。据介绍,中国移动北京公司原有的财务集中系统是一个独立系统,在每年的财务冻结日之前,系统通常要承受空前的访问压力。该系统的传统建设模式是按照使用峰值计算系统资源,在部署的云计算平台后,中国移动北京公司将压力最大的数据库服务器迁移到云平台,通过云计算模式动态调整计算资源,不仅满足了峰值业务需求,还节省了接近80%的固定资产投资。
而在营业厅宣传电子化方面,通过云平台,中国移动北京公司能够在数小时内完成了原来需要45个工作日才能完成的信息发布项目。在宣传信息发布方面,北京移动有严格的立项和审批的流程,在立项完成审批决策以后,经过采购招投标,再进行决策。“45个工作日”是从招标完成后到设备采购、设备安装、设备调试,包括安全加固,全部任务完成总共需要的45个工作日。而借助新的云平台,只需要把应用部署在云平台上即可。这一做法完全改变了传统的IT部署方式,节省了大量的工作时间和部署时间。
“通过‘登云之路’项目的实施,中国移动北京公司将传统的IT架构模式转变为现在的虚拟化模式,最终将实现云计算的架构模式。这一项目对中国移动北京公司而言实际上是一次IT架构建设的革命性尝试。通过该项目,我们实现了企业私有云的落地。”范冰说。
最新资讯
热门视频
新品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