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集装箱式数据中心的四大疑问
- +1 你赞过了
质疑
如果说以上两家公司的集装箱式数据中心有那么一点点“自产自用”的味道,那么位于成都的川庆地球物理勘 探公司(以下简称“川庆物探”)则是真正意义上的集装式数据中心用户。据该公司计算机所副所长汤成兵介绍,川庆物探已经购买了一台IBM集装箱式数据中心,用做“靠前处理中心”(即建立在勘探项目所在地的数据中心,可对收集来的数据进行现场处理)。
汤成兵告诉记者,之所以选择集装箱式数据中心,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该公司承担的勘探项目主要以山地勘探为主,山高坡陡,移动性很大;二是近几年,对于某些大项目,甲方要求建立靠前处理中心,来进行资料处理,为工区内的数据采集提供技术支撑。
“前几年,我们都花大力气在现场租用场地建立靠前处理中心,成本很高,现在我们使用的集装箱数据中心既能移动,又可重复使用,有效降低了成本。”汤成兵说。
中国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研究院处理中心总工程师赖能和表示,该公司以前的做法是搬几台机器到项目所在地的宾馆去做处理。“如果性价比合适,从环保、节能和安全等方面来看,集装箱式数据中心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赖能和说。
不过,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听到了一些用户对集装箱式数据中心的质疑。例如,有人总感觉集装箱式数据中心 安全性差,太具有临时意味;有人认为一个20英尺集装箱数据中心只能放一排机柜,利用率并不高;又有人担心集装箱里的高密度环境会导致散热不良,从而影响 服务器的正常运行;还有人担心集装箱数据中心容易造成厂商锁定,等等。
应该说用户的这些质疑还是有道理的。集装箱式数据中心的安全性其实已经得到一些集装箱式数据中心厂商的 重视。例如,天地云箱公司CEO徐红忠表示,他们也发现用户对这一点很看重,甚至左右了用户对集装箱式数据中心的最终采购,所以,天地云箱下一步将着重加 强集装箱式数据中心软硬件安全的建设。
在利用率方面,沈仲杰表示,如果集装箱式数据中心不是高密度环境,那么集装箱式数据中低PUE的优点就 没有那么显著了。所以集装箱式数据中心一般都是做成高密度环境,而高密环境下,冷却系统设计尤其考验集装箱式数据中心厂商的研发能力,以及对制冷系统的理 解和应用能力,同时,这确实也是用户在甄选集装箱数据中心时最该注意的问题。例如,施耐德电气IT事业部数据中心解决方案业务拓展经理金东告诉记者,国内 某厂商曾给国外用户定制过几个集装箱式数据中心,在实际使用中却发现箱内温度忽冷忽热,达不到稳定的温控。因此该厂商现在正在寻求和施耐德合作。实际上施 耐德早就将其数据中心物理基础设计构架移植在了集装箱式数据中心里,并一直与许多知名IT厂商进行着相关合作。
至于厂商锁定嫌疑,汤成兵的回答是:“不存在锁定。”其实当前的集装箱式数据中心基本上都是开发式架构,支持任何标准机架安装的IT设备。如果用户同时用来自不同厂商的集装箱数据中心也没有问题,只不过数据中心管理员可能要熟悉不同的集装箱式数据中心的管理软件。
问题4:市场前景如何?
关于集装箱式数据中心的前景,市场上仍有多方争论。
一方面,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厂商正在切入这个市场,以实际行动传达着对集装箱式数据中心未来前景的看好。而且,有观点认为当前炙手可热的“云计算”将有助于促进集装箱式数据中心的广泛应用。
另一方面,不得不承认,目前用户的观望态度还是很明显,而且,也有戴尔这种早在2008年就推出集装箱式数据中心,但是现在已经全面转向模块化数据中心的“异类”。
戴尔中国大陆及香港地区大型企业事业部解决方案部总监陈伟业解释说:“其实戴尔的集装箱式数据中心在国内外都有实际用户案例,但我们后来发现,当客户需要有一些变化时,就会在调整电源、制冷、冗余,以及调整箱子内部各构件时遇到不便。而模块化数据中心具有 更多优点,适用范围也更广泛。”据悉,戴尔为澳大利亚Tier5公司搭建的模块化数据中心的PUE值达到1.18,使之每年节省了8百万澳元的能源开支。
“未来,集装箱式数据中心还是具有相当的市场的,我们认为,它是对现有数据中心的一个很好的补充,但短期内还不会成为主流。” 刘旭涛说。
最新资讯
新品评测